每个家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尽量帮助孩子备考,但有些做法不但不能帮助孩子,反而会给孩子增加更多的压力,典型的误区有四个:
总是或只是追问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情况,所有的对话都只围绕着学习、成绩、排名等。家长可能觉得这样做是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和爱,但孩子感受到的却是自己仿佛成了考试机器,家长只关心学习,结果可能更加厌烦、疏远家长。
反复催促孩子、重复唠叨无意义的话。希望孩子抓紧每一分钟学习,看到孩子不在学习就催促,可能也是家长释放焦虑的一种方式。但孩子感受到的是自己不被信任,复习的节奏和安排反而被干扰。
过度侵入和干涉孩子的行为。典型的做法是找来很多复习资料,或者时刻监督孩子的行为,有的家长还因为考试期间孩子穿什么衣服之类的细节引发亲子冲突,让孩子感受到自由被剥夺、情绪很压抑。
放大问题,指责、打击孩子,与别的孩子比较。家长或许想用激将法激励孩子,总是把注意力放在孩子做得不够好的地方。总拿“别人家的孩子”来比较,结果是让孩子感觉自己再怎么努力也得不到认可,有些孩子甚至会因此放弃努力。